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中国青年网报道,美国张罗的第二届“民主峰会”在29日举行,为了展现所谓的“全球民主国家愿景”,拜登还力邀哥斯达黎加、荷兰、韩国和赞比亚代表五大洲同时参会,并将第三届峰会交由韩国举行。拜登接受采访峰会的主题还是“新瓶装旧酒”,美国拉着自己的盟友讨论老掉牙的“支持民主、反独裁、反贪腐”。拜登说,过去一年,全球“民主国家”变得更强大,各国领导人正在“力挽狂澜”,以阻止“民主”制度长达数年的倒退。按理说,拜登举办的这场“民主峰会”应该会受到盟友热烈欢迎,可事实却并非如此。几天前拜登曾要求内塔尼亚胡暂缓司法改革,否则就意味着以色列的“民主在倒退”,结果在当天峰会上,内塔尼亚胡直接回击拜登,称“以色列依然是一个强有力的民主国家。”不仅盟友不买账,就连一向宣扬“民主价值观”的外媒和智库也跟着吐槽起为什么拜登要再搞一次毫无意义的“民主峰会”?《金融时报》:“拜登那令人尴尬的民主峰会”智库“昆西研究所”称,既然号称是“民主峰会”,那么拜登为什么还要邀请一些“不民主国家”?除了被曝光在聚光灯下的以色列外,最近印度也在“朝着民主的方向逆行”,印度反对党领袖拉胡尔·甘地因为批评莫迪被判诽谤罪,6年内被禁止参与选举。在印度公然破坏“民主”的情况下,拜登却对此视而不见,还力邀莫迪出席峰会。昆西研究所批评说,当一个合作伙伴或盟友变得更加“专制”时,华盛顿经常采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,尤其是在吹嘘“民主”重要性的时候,这种“双标”就更加明显了。Zoom捍卫不了“民主”一向喜欢揭美国短处的英媒也不会放过这个批评拜登的好机会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称,“马歇尔计划”是美国在二战后干得唯一一件能称为“促进民主”的事情。从美国在联合国的投票记录来看,华盛顿对“民主的命运”漠不关心,埃塞俄比亚的内战已经打了两年,约有60万人因战争丧生、流离失所,但乌克兰才是每天的头版头条,“埃塞俄比亚”可能每隔几个月才能被提起一次。去年印度外长苏杰生说过,欧洲必须摆脱这样一种心态,即欧洲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,但世界的问题不是欧洲的问题。尽管他没有提到美国,但大家都清楚苏杰生说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。就在拜登举行“民主峰会”当天,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加纳,期间,哈里斯又卖弄起美国政客喜欢对他国内政指指点点的毛病。哈里斯公开对加纳内政指指点点本周加纳准备通过一项反对LGBT群体的法案,但哈里斯在联合记者会上公然宣称,美国认为加纳法案打压人权。对此,加纳议长回击称,哈里斯这番言论是在代表美国对加纳发号施令,有违民主原则。哈里斯在加纳的这个小插曲不正是反映了苏杰生那句“欧洲人认为,欧洲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。”纵观美国这十几年在全世界的所作所为,基本上就是将国内的少数族裔、性别平权和毒品泛滥等问题上升到国际层面,比如逼迫东欧、中东等保守国家承认性少数群体权利,美国的所作所为堪称“美国有病、全球吃药”。拜登发表讲话后离开所谓的“民主峰会”和“民主价值观”,也无非是兜售“美式民主”的草台班子,与真正的民主沾不上任何关系。拜登口中的“美式民主”是什么样子,美国人最清楚:枪支、毒品泛滥;种族歧视、暴力犯罪频发;共和党近7000万支持者和选民被拜登定义为“极端暴力分子”,国会山骚乱的阴影若隐若现。尽管美式民主一团乱麻,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对外输出“民主”:席卷中东的“阿拉伯之春”,至今让东欧陷入动荡不安的颜色革命……美式民主给世界带来的只有战争与灾难。有民调显示,全球43%的受访者认为本国民主受到美国威胁。长此以往,美式民主还能有多少吸引力和号召力?从今年这届“民主峰会”就能看出,除了少数国家对能参会感到与有荣焉,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式民主不感兴趣,巴基斯坦公开拒绝参会,并指出“民主峰会”的实质上搞集团对抗。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,美国无权垄断对它的定义,一个国家能否被称为“民主国家”,决定权掌握在本国人民的手里,而不是美国。《金融时报》称,如果美国想要领导全球“民主事业”,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到修补美国那漏洞百出的政治制度上,对其他国家的问题最好少说多听。